|
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二部
东北区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吉林,辽宁、黑龙江
华北区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
华中区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湖南、湖北、河南
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招商三部
华南区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深圳
西南区隐茶杯,隐茶杯机招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西北区隐茶杯,杯装茶,隐茶杯机招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
|
|
四川省推进稻谷产业发展以加工增值促农民增收 |
作者:隐茶杯 时间:
2010-7-27
来源:网络 标签:
四川,川省,省推,推进,进稻,
|
2007年,四川省粮食局确定稻谷产业发展作为粮油产业化工程的重头戏。四川省粮食局联合农业厅2月份印发了《关于推进稻谷产业发展的通知》(川粮发[2007]4号),要求各地粮食和农业部门抓好水稻生产和经营,挖掘水稻“增产、增效、增收”的潜力,通过选择优质稻种、搞好基地建设、发展“订单”种植、推进加工增值来促进稻谷产业发展。
选择优质稻种
省农业厅和省粮食局根据市场需求和稻谷品种的情况向各地推荐了一批优质稻谷品种,供选种时参考。大力推广已审定的宜香3728、宜香725、内香2550、宜香707、宜香2308、泸香615、中优368、宜香99E-4、中优177、D香101、蜀龙优4号、内香优3号、宜香3724、金优725、川香优6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对部分未经审定而稻谷购销加工企业要求开发的品种,可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在订单种植区域内适当发展,以稳步提高全省稻米整体品质,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力争2007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1850万亩。做好稻瘟病常发区抗稻瘟病品种、再生稻区强再生力品种、夏旱和高温伏旱常发区耐旱耐高温品种的推荐选用和合理布局。
搞好基地建设
根据《四川省优质稻米优势区域规划》,立足当地的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搞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粮食部门要分析市场需求,提早发布品种市场价格,为农户选择提供参考。种子部门对推荐和发布的主导品种,落实种源,搞好供应。农技部门要做好服务,加强对基地农户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搞好主导品种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生产布局,大力推行“一地一品”,实现规模种植。农业和粮食部门增加基地建设投入,抓好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建立优质稻产业带,将生产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展“订单”种植
农业和粮食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技部门、专合组织、粮食购销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它们与农户、农技服务单位和专合组织结成稳定的利益联合体。龙头企业发挥熟悉市场的优势,针对当地主导品种发布供求和价格信息,通过价格杠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完善“订单”合同内容,确定“订单”种植面积、加价幅度、收购数量、质量标准,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和利益。规范订单运作,确保订单的真实有效和履约兑现。粮食购销企业在收购中,严格执行优质优价政策,继续开展“满意在粮站”的活动,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充分调动产业化经营参与者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利益,紧固产业链条,建立全方位的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
推进加工增值
龙头企业发挥加工优势,研究主导品种品质,针对加工特性,设计工艺方案,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包装,提升产品档次。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研制、开发出消费者满意、特色突出的新品种和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龙头企业充分分析市场供求信息,更新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研究消费需求趋势,培育新兴消费群体,开拓潜在消费市场。利用优质品种,打造粮油精品,争创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竞争能力。大力倡导“二次返利”等结算方式,让种粮农民享受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后继效益,与农民逐步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