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君实在是一种享受,坐在古香古色的茶院,品着淡淡的清茶,伴着潺潺的流水和悦耳的鸟鸣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前门大街,能有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实在是难得。
采访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君实在是一种享受,坐在古香古色的茶院,品着淡淡的清茶,伴着潺潺的流水和悦耳的鸟鸣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前门大街,能有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实在是难得。
说起老舍茶馆,名气不小,不仅在北京家喻户晓,就是出了京城、走出国门如今也是声名远扬。老舍茶馆的前任总经理尹盛喜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当年愣是和几个待业青年,靠卖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成就了今天的老舍茶馆。眼下,老尹不在了,他的女儿尹智君成了老舍茶馆的新主人。
尹智君,40出头,快人快语,有着知识女性的精明和干练。原以为,她是靠着父亲尹盛喜传下来的家业坐享其成的“富二代”,没想到接手老舍茶馆,却让尹智君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接手老舍茶馆时,员工已发不出工资
尹智君接手老舍茶馆时,企业经营陷入危机、又赶上2003年北京闹非典,当时老舍茶馆3个月没营业了,员工也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看着空无一人的大街,尹智君一脸茫然,这生意该怎么做?但是,她明白,企业要活下去,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卖茶叶。”这是当时她救活企业想到的第一招。于是靠卖茶叶她赚了几十万元,把员工的工资发了,企业又开始运转了。非典过后,经济开始复苏,尹智君认为老舍茶馆应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于是,她率领员工们在王府井大街又卖起了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那场景,让北京人怀旧,也让匆匆过往的中外游客记住了老舍茶馆的名字。
老舍茶馆渐渐走出了困境,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然而看着进进出出的客人,尹智君又一次茫然了,她想要的老舍茶馆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她也说不出来。就在这时,一位朋友劝她:“你去上学吧。”于是,尹智君去北大报了一个博士生班,学习企业管理。这5年中,她一边当学生,一边管理企业,并开始逐步懂得了,该如何在大企业做一名老总?该用什么方式延续父亲留下的这份事业。
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管理理念博弈
其实,尹智君在接手老舍茶馆之前,已经在老舍茶馆干了10年。这期间,她并没有因为是尹盛喜的女儿而享受过特殊待遇,相反她是从最底层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的。当时,父女俩在如何经营管理企业上就有分歧。尹智君最看不惯上班打毛活儿、聊闲天儿的员工,经常是她这边把员工开了,老父亲又给接回来了。“父亲重感情,好面儿!”为这,父女俩没少吵架。再有,老舍茶馆有很多公益项目,如老人书画社、中国书画社、诗书研究院等,长久以来都是免费的。对此,尹智君有自己的想法,老舍茶馆是一个企业,只有把企业经营好了,才能对社会负起责任,她提出对这些场所的经营方式进行调整,但是父亲不同意。不仅如此,尹智君还有很多的不满意,如老舍茶馆常年都上演着传统的曲艺节目如含灯大鼓、单弦、京韵大鼓、双簧、口技、相声、京剧、皮影戏等,这些节目虽然已经在游客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尹智君发现,年轻的游客不喜欢。于是在2000年时,她创新了一个不同的演出方式,用老北京堂倌吆喝报幕,把京韵大鼓改编成一边唱大鼓,一边用现代舞蹈的形式表现意境。老艺人们说:“这是瞎胡闹。”而那段时间,来老舍茶馆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了。不久,她又与在北京风靡一时的黑祥子时空艺术团合作。黑祥子时空艺术团是一个通过真人涂绘、配以肢体语言并借鉴纯雕塑风格来演绎老北京市井风俗的演出团体。但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增蕙看后说:“这是‘搅场’。”多年来,尹智君就在这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总结出,传承并不是不变,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为新一代的掌门人,她要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管理老舍茶馆。
她开始从社会上招聘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同时进行工资改革,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在对节目进行改革时,率先从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演出形式入手。如她发现一些东南亚的老华侨喜欢原味的曲艺形式,而欧美客人和年轻人喜爱动感十足的现代表演形式。为此,她尝试着给大鼓书配上伴奏带,再加上歌舞表演,不但保留了原有内容,也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尹智君在保留传统节目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川剧变脸、杂技、功夫秀、新民乐等节目,如用民乐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2006年,她还将云南普米族原生态歌舞搬上了老舍茶馆舞台,这些节目在游客中很是叫好。
让茶文化成为老舍茶馆不变的魂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是老经理尹盛喜创建老舍茶馆时写下的。多年来,老舍茶馆对茶文化的挖掘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尹智君对茶文化更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她曾说:“喝茶就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待客方式。但是中国的茶文化属于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能老的标志在这个地方是这个寓意,在另一个地方就是另一个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