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周宁记者站 吴仙友 文/图
刘谦(左一)在玛坑乡茶园做病虫害情报观测。
这些天,他显得特别忙。现代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项目正进入茶园管护的关键期,种植技术指导必须紧紧跟上;步处夏季,全县有10.7万亩茶园,茶农病虫害防治知识普及得及时跟上。为此,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乡镇、村。见到他,茶农们总亲切地称:“咱们老百姓科技致富的‘引路人’、‘贴心人’又来了。”
他就是福建省周宁县茶业管理局高级农艺师刘谦,今年49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已有29个年头。29年的茶叶技术推广工作生涯,使刘谦从一名不起眼的茶叶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茶叶专家,为推进周宁茶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宁德市“十佳茶叶科技工作者”、宁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科技推广的“引路人”
1981年7月,刘谦学校毕业到周宁县茶叶公司任技术员,从此他便与茶叶技术推广和广大茶农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同学或政或从事其他热门职业时,甘守清贫的刘谦不但丝毫没有动心,而且心甘情愿地服务于茶叶技术推广一线。1982至1983年,他还特意到闽东技校专修茶叶技术。尤其是1989年,他到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工作后,他的工作范围不再是评茶、加工技术指导,而是直接面对全县一家一户的茶农,他一个劲儿坚持长期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及时解决茶农在管理、加工上的技术难题。茶园、茶厂便是他传授茶叶科技的讲堂。每到一处,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他“刘老师”。
“引导茶农实施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改造和建设高标准基地是周宁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而技术普及是关键。”随着茶产业化的发展,刘谦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07年,刘谦被省科技厅委派到泗桥乡板坑村任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中,他采用“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农民改造低产茶园1000多亩。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社统一无偿提供茶苗给农户种植,并订单收购茶青。2008年,坂坑村农民乌龙茶年收入达98万元,其中大户年收入达3万多元。仅此一项,坂坑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县辐射开,面积达1.5万亩。泗桥乡还把茶叶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致力建设高山乌龙茶之乡,改善区域茶叶生产原有单一现状,向品质要效益,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周宁乌龙茶的加工是新茶类,茶农采摘的茶青标准掌握不当,影响加工质量,是茶叶品种结构调整的又一瓶劲。刘谦主动请缨,采取科技夜校、培训班、茶园现场指导等方式,使乌龙茶的茶质质量提高。同时,认真帮助项目区茶业企业改扩建加工厂,对厂房布局、乌龙茶设备选型、配置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实现了茶叶企业和茶农获得双赢局面。近两年来,刘谦共培训茶民3600多人次,全县9个乡镇茶农都直接或间接受益。
茶产业发展的“好参谋”
周宁县有10万多亩茶园,茶叶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茶产业发展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致富,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近年来,当地政府苦苦思索,寻求发展之道。从200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还安排4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有道是“政府越重视,工作就越累。”然而,刘谦可不这样认为,他说:“这是周宁茶叶发展的机遇,也是他施展才华的新舞台。”刘谦更加苦心钻研,努力将自己的经验积累上升到理论高度,协助局领导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
2005年,凝聚刘谦多年一线实践经验的《周宁县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中,刘谦大胆提出“在茶类结构调整上以绿茶为主,多茶类发展,发挥特种绿茶优势,调低大宗绿茶比重,引进推广乌龙茶品种及加工机械设备,调高乌龙茶比重,形成以绿茶为主具有特色的多茶类生产格局,加快茶产业化进程。”这一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出台的《周宁县2006至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就完全采纳了这一建议。
如今,周宁茶产业就是在这份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序时推进,每年改造低产茶园3000亩,品种改良4500亩。2009年,还开始实施现代茶业项目,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3200亩,改良茶树品种4500亩。在其背后,凝聚着刘谦默默无闻付出的汗水。
项目开发的“螺丝钉”
在推广茶叶科技、探索周宁茶叶发展之道的同时,刘谦没有放弃对名优茶开发的研究。他说,周宁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地方,单有数量是不够的,开发推广名优茶才能提高茶叶附加值,才能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为了这个理想,刘谦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近年来,他先后完成了《茶叶新品种与名优茶产品产业化开发》、《周宁县无公害茶叶建设项目》、《应用PIC热风萎调技术进行乌龙茶加工》等多个项目可研报告,并负责技术指导。还参加编写了《周宁县2006至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由省农林大占梓金教授主持的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大面积提高乌龙茶品质综合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等,为周宁现代茶业发展,特别是发展乌龙茶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周宁全县共生产干茶7120吨、产值1.19亿元,而其中名优茶产值就比增32%,由他亲手制作的“梅香茶”还被评为省名茶。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9年来,刘谦就是这样,以一名茶叶技术人员的情怀和爱心,志在茶园写丰收。为了茶民的微笑,为了大地丰收,他默默耕耘做贡献,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